表姐家有兩個孩子,哥哥7歲,妹妹剛滿兩歲。說來奇怪,已經7歲的哥哥時常跟大人撒嬌:陪我玩嘛!怎么都沒人陪我玩??!但妹妹卻能自己看書、擺弄玩具,自得其樂。
照理說應該是越小越黏人啊,這兄妹倆怎么倒過來了?表姐解釋道,哥哥出生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獨生子,全家人圍著他轉,他很少有獨處時間。而妹妹出生時,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歲數都大了,表姐一力承擔看護重任,當她忙于那些必須且緊急的事務時,妹妹便需要自己打發時間。表姐還記得,哥哥一歲多時,在家里爬凳子,爸爸立刻拿起手機拍照:“寶寶,看這邊看這邊?!崩牙掩s忙提醒:“寶寶,當心別摔著!”姥爺在廚房燒飯,也走出來舉起大拇指夸贊:“寶寶真棒,都能爬上凳子啦!爬個凳子而已,卻如眾星拱月,這就是哥哥的生活常態。只要房間里沒他的聲音,姥姥姥爺就會輪番呼喚:寶寶,你在哪里?寶寶,你在干什么?所有人都想給他最好的照料,總有人在逗他玩,讓表姐頭疼的是,哥哥幾乎不會自己專心去做一件事,只要沒人在他身邊,他就無所適從。上學后,這個問題越發突出,讀書寫字做功課,他通通沒法集中注意力。
我們給孩子的關注與陪伴越多,孩子獨處的時間就越少。然而,獨處是一個人與自己相處的機會,孩子需要在獨處中不斷發現自我,認識自我,學會面對自我。能獨處才會專注,我們給了孩子那么多愛,卻不曾想,過多的關注會打擾孩子的成長。
被打擾的孩子不專注
蒙特梭利有句名言:“除非你被孩子邀請,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?!?/p>
喆同學一歲多時,有次在地板上專心搭積木,把積木堆起來又嘩地推倒,然后再堆,再推……堆的時候很專注,推的時候很興奮。這時,爺爺湊過去了:“在干什么呢?不要總是推倒,來,我們蓋個結實的大高樓?!睜敔斶呎f邊拿起一塊積木,喆同學卻不買賬,跺腳大叫:“不,我不要!”
孩子經常會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來無趣的事,請不要隨意參與,這可是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發展的好時機。孩子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,而是被保護出來的。不要再隨便打斷孩子,放手讓他自由體驗未知世界吧。